紡織工業“十二五”之新型紡織纖維發展重點
發布日期:2012-02-21????瀏覽次數:133
2月21日訊 通過分子結構改性、共混、異形、超細、復合等技術,發展滌綸、錦綸、腈綸、丙綸、氨綸以及纖維素纖維的差別化產品,加快發展仿棉滌綸和仿毛纖維的開發。通過改造和提升傳統化纖工藝、裝備及生產自動化控制水平,實現聚酯滌綸、粘膠等大型成套裝備的多樣化、高效化生產。積極推廣纖維紡絲液著色技術,加強化纖與下游應用的聯合開發,注重多功能復合纖維的開發。
突破新型溶劑法、離子液體法、熔融法等關鍵技術,實現生物質纖維產業化,實施聚乳酸纖維材料(PLA)、溶劑法纖維素纖維、生物法多元醇、可再生多類速生林材應用技術產業化、生化法PTT纖維、多類蛋白纖維系列技術等生物質纖維及生化原料產業化。
加快提升高性能纖維產業化水平,推進碳纖維(PAN基)、芳綸纖維、聚苯硫醚纖維、玄武巖纖維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、聚酰亞胺纖維、高強高模聚乙烯醇纖維等關鍵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,強化下游應用的開發能力。
(二)發展高端紡織裝備制造業
緊密圍繞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,加快各類高端紡織裝備的研發制造和產業化,包括:高新技術纖維成套工藝技術裝備,功能性差別化纖維成套工藝技術裝備,全流程智能型紡織自動化生產線,高性能紡紗和織造設備,產業用預成型智能織造裝備,新型非織造布成套裝備,綠色環保低碳紡織機械產品,高端紡織技術裝備專用基礎件等。提升傳統紡織機械的生產效率和自動控制水平,增強產品可靠性。加強紡織機械企業的技術改造,提高“兩化”融合水平,促進紡織機械企業的工藝技術進步和提高機床數控化率。到2015年,主要紡織機械產品30%以上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技術水平,其中紡紗機械、化纖機械等主要產品達50%以上。
專欄6:紡織裝備發展重點
差別化、高新技術纖維裝備。萬噸級聚苯硫醚(PPS)長短纖維成套生產線、芳綸1313及1414纖維生產成套設備、碳纖維成套生產線、聚對苯基并雙唑纖維(PBO)紡絲成套生產線、聚酰亞胺纖維紡絲設備等;日產150噸及以上錦綸聚合裝備及技術;萬噸級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工業化生產設備、聚乳酸纖維工業化裝備;棉型、毛型等仿真化纖和功能性差別化纖維成套技術設備。
高性能紡紗和織造設備。重點發展自動連續化棉紡成套設備、全自動轉杯紡紗機、噴氣渦流紡紗機、棉、毛制條設備、新型苧麻設備、節能自動化制絲設備;發展具有原創技術的智能型高速劍桿織機、高速經編機、地毯織機、毛巾織機、雙層織機等,實現高速噴氣織機產業化;發展電腦調線圓緯機、高性能電腦橫機、多軸向經編機、超寬幅特種織機等。
新型非織造成套設備。重點發展新型紡粘法非織造布生產線、聚苯硫醚熔噴設備、新型水刺成套生產設備、非織造布后整理成套設備、超細纖維合成革基布后處理聯合機、多功能氣流成網聯合機等生產線。
新型印染和后整理設備。重點發展在線檢測與控制系統、自動化筒子紗染色生產物流系統、超聲波水洗機、新型毛織物染整設備等。
紡織機械關鍵配套件。重點發展高性能纖維專用的噴絲板、高速卷繞頭、高頻加熱牽伸輥、高精度紡絲計量泵、高速錠子、高性能鋼領、噴嘴、針織用針等。
新型節能減排技術和設備。重點發展紡紗系統節能電機、節能空調、噴氣織機節氣技術、化學劑濃度在線檢測與配送系統、定型機熱能實時監控系統等節能減排技術與設備。
紡織機械先進制造技術。推廣新型節能環保鑄造、熱處理、表面處理工藝及設備,高精化、柔性化、多功能復合加工制造技術和設備等紡織機械先進制造技術。
(三)發展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
開發原創核心技術,以新能源、醫療衛生、環境保護、建筑交通、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為重點,集中推動非織造、經編和立體成型編織、功能后整理、復合加工等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。配合下游市場需求,加大產業用紡織品在工程領域應用的專業指導,擴大高端產品在重點領域的推廣應用。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到2015年達到1290萬噸,占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達到25%。